王毅、鲁比奥首次会晤 图为资料图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外长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中国外交部证实两国外长会晤的消息。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执政以来中美最高级别外交官首次面对面会谈,被认为旨在落实两国元首6月通话重要共识,同时为两国元首潜在的峰会铺路。
为何是吉隆坡?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美外长仅在1月通过一次电话。
2月,两国外长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王毅赴纽约主持联合国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一度被视为双方会晤的机会,但结果未如外界预期。
时隔数月,为何能在吉隆坡实现会晤?
综合各方分析,或许与氛围、需求等因素有关。
首先,中美元首通话、经贸磋商取得进展,为此次会晤创造氛围。
两国元首6月再次通电话,被认为是在关键时刻的一次交流,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定调定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通话中指出,双方应增进外交、经贸、军队、执法等各领域交流,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
此次中美外长会可视为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特朗普上任后,以芬太尼问题等为由,将中国列为首批加征关税对象国之一,并不断加码关税,导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
今年5月以来,双方经过接触、谈判,先后达成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贸易紧张局势有所降温,为此次中美两国外长会谈营造了氛围。
其次,美方有沟通需求。
会晤前美方放风,寻求与中国外长会晤,并在努力安排。
美方有意与中方会谈或与经贸、俄乌冲突等事项有关。
虽然中美在经贸等领域达成一定共识,但关税战仅仅“休战”,90天暂停期将在下月中旬到期,届时又将迎来关键节点。
美国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相继表示将与中国开启第三轮贸易谈判,时间或在下月初。
鲁比奥此次在参加东盟系列外长会期间与中国外长接触,不排除有为相关会谈创造条件的意图。
另外,按照鲁比奥的说法,美方在俄乌冲突上有所关切,需要向中方表达美国对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担忧。
10日,鲁比奥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吉隆坡谈了50分钟,讨论了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从披露的会谈细节看,双方分歧依旧,美方称要看到结束冲突“路线图”,俄方提出通往和平的“新想法”。
再次,为更高层互动做准备。
今年6月,中美元首通电话时,习近平欢迎特朗普再次访华,特朗普表示诚挚感谢。
有消息称,美国官方正安排特朗普在今年稍晚时候率商业代表团访华。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分析认为,两国外长会面若能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初步沟通,有助于为后续高层互动奠定基础。
此外,在第三国会晤似乎已成中美高层沟通的不成文约定。维也纳、马耳他、曼谷等地都曾“入选”。
与上述地点相似,马来西亚吉隆坡也具有中立、平衡色彩,东盟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较欧洲的慕尼黑、美国的纽约更合适。
对话之外有“交锋”
外界认为,两国外长会谈预计绕不过关税、高科技、台湾、南海等问题,中美将各自表达关切。
鲁比奥被视为特朗普内阁中屈指可数的建制派,但也是出了名的对华鹰派。
在任内首次亚洲行中,鲁比奥虽然寻求与中国外长会面,但明里暗里仍瞄准中国。
在10日举行的东盟—美国外长会上,鲁比奥尽管未提中国,但所谈话题却在“内涵”中国。
包括提到南海领土争端以及重申航行自由、强调美国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抨击所谓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鲁比奥还表示,“印太地区”仍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焦点”,美国对该地区的注意力并未被分散,并试图向地区国家证明,美国是比中国更好的合作伙伴。
尽管没在与东盟举行的外长会上谈及关税问题,但他在会议间隙发表评论时暗示,东南亚国家可能会获得比其他国家“更优惠”的关税税率,似在消除地区国家对特朗普高关税的忧虑。
种种表态被认为有意拉拢地区国家、分化中国与东盟关系,抗衡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以重塑美国的主导权。
在本次东盟系列外长会上,中美外长也被注意到“隔空”交锋。
当鲁比奥在大谈所谓南海航行自由与贸易不公平时,中国外长则强调地区和平与稳定,指出贸易战的危害,并表达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立场。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对话与交锋并行”可能会是未来一段时间两国交往的一种新常态。
延伸阅读
看似疯狂,特朗普连写了14封信。实则不然。
且看这些信:
第一封给日本;“只要”征收25%的关税;
接着,给韩国,也“只要”25%关税。
第二批,是写给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
马来西亚,25%;
哈萨克斯坦,25%;
南非,30%;
缅甸,40%;
老挝,40%;
第三批,总共7封信笺,分别是:
突尼斯,25%;
波黑,30%;
印度尼西亚,32%;
孟加拉国,35%;
塞尔维亚,35%;
柬埔寨,36%;
泰国,36%。
14封信中,最低的25%,最高的40%。

7月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记者会上展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致日本首相的信函 图:新华社
曾记否,4月2日,坐“宫”犹记,美国“解放”路——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时坐在白宫豪言,这一天是美国“解放”日。
然而,过了一阵子,美国又放低姿态,一家一家谈可否?
又,说什么“延缓90天执行4月2日策略”。

7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乘直升机返回华盛顿白宫 图:新华社
央视报道,特朗普于当地时间7月7日中午12时开始,陆续公布与贸易伙伴的关税信函或协议。
美国单方面设定的7月9日这一同多国谈判的最后期限到来之际,特朗普却一改4月2日的一举突破之姿态,开始徐徐挥舞关税大棒。
01
说“解放”,绝对放飞美利坚自我的态度,好像不把所有贸易伙伴放在眼里,反正“对等关税”爱谁谁,大家看着办。
特朗普当时扬言,谁先跪,谁将获得美国施舍。可后来呢,当然有人先跪,却没跪到什么利益。倒是之后,比如美国与中国谈。中国自有中国的立场与姿态。
然后呢?
美国还不是得一条条与中国谈?
不卑不亢,是中国的态度。也是美国各贸易伙伴所看到、所羡慕的一种态度。当然有人会慨叹,“非不为也,是怕不能也”。
但海叔要说,看到中国的态度,美国所有的贸易伙伴多多少少心气儿会足一些。比如日本,算是美国“小弟”了,可在对美贸易谈判方面,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态度就很强硬。换了总统的韩国也同样如此。李在明甫一上任,就言称,美国对韩谈关税,“根本不是外交,而是掠夺”。

6月4日,在韩国首尔,李在明在韩国国会发表就职讲话 图:新华社
进入7月,李在明多次表示,与美国的关税谈判“非常困难”。
所谓“困难”,当然是“不跪”的一种姿态!
如果韩国轻易地“跪”,当然也就不存在“困难”了。
02
当地时间7月6日、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此际,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没有与会,但却在莫斯科声称,金砖国家的综合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越西方主导的七国集团(G7)。
特朗普则在华盛顿发出威胁,声称金砖国家推行反美政策,所以谁执行这样的政策,谁就会被美国多加征10%的关税。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7月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图:外交部网站
在昨天(7月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有记者就此提问,只回了两句话:
其一,“金砖机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
其二,“关于加征关税,中方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海叔要说,这话,言简意赅!
意思很明确。总感觉美方还是得复习一下中方此前多次声言的立场。有关关税战、贸易战,那叫一个“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如今,中国当然是金砖国家之一。且我们大可以认为,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重要国家。毕竟,中国是金砖创始成员国嘛!

6月18日,第2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开幕,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新华社等14家出席论坛的世界主要通讯社负责人。普京在回答新华社社长傅华提问时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合作内涵丰富,愿与中方加强全方位合作交流 图:新华社
那么,金砖各国,无论是最初的“金砖四国”还是“金砖五国”,还是如今的金砖国家,以及各对话伙伴、合作方等等,当然会重视中国的看法。这有错吗?
而美国在与中国进行关税谈判、贸易谈判中,没捞到便宜——
当然,海叔认为美国一定也没有吃亏。
也就是说,公平贸易,何错之有?
那么,金砖各国在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汲取中国经验?总感觉,当然是可以的!
美国没必要向发录取通知书似的在那威胁这家,威胁那家。大家坐下来谈人类命运共同合作,也不会丢下美国人民!
03

贝特森自称将忙碌72小时,但马斯克称他“不懂数学”
据说,在美国所谓“延缓90天”即将到期之际,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特森在周日的一档电视节目中称,接下来的72小时,是他极为忙碌的工作时间。
海叔要说,贵为部长,夙夜在公,没问题啊。
谁叫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各种折腾呢?
当然,从历届美国总统的大致工作路径看,在入主白宫后前半年各种折腾,本身是一种常态。哪怕特朗普是“二进宫”,看来也绕不开这一“惯例”。但接下来呢?
美国国内未见得就会安生。
且不论此前各种示威游行。如今,富豪马斯克建立“美国党”,就够美国政界忙乱一阵的呢!
特别是共和党,被马斯克各种辗转腾挪,估计中期选举弄不好会有所闪失。这一时刻,海叔总感觉美国最好能够在关税问题上以退为进,也就是大致回到所谓的“解放”之前,回到特朗普刚重回白宫之际的情况。当然,细节方面,随时可以谈,可以调整。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马斯克和特朗普以及马斯克的儿子在椭圆办公室的活动中发表讲话,两人曾经挺要好 图:新华社
整体态度不改观,难免内外交困!
而整体态度若变化,或许还能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