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就应有自由的人生

本文转自:中国妇女报

《出走的决心》:

她,本就应有自由的人生

比起看到更多女性无奈的“出走”,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当然是——每一条路都对女性平等地开放,她本就可以活出自由热烈的人生。

■ 刘效仁

当一袭红裙迎风而立的李红奋力将手机掷向远方的山谷后,那份自由的喜悦扑面而来。此时的她,轻声哼唱着爱尔兰民谣《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再一次坚定了“出走的决心”。没有什么人和事,可以牵绊、困住自己。自驾游路上的她,从此开始了“云游四海,腾云驾雾”的人生新里程。

2020年,56岁的苏敏开着一辆POLO车自驾游中国,过上了很多人羡慕不已的自由生活。她一边旅行,一边做自媒体补贴旅途中的开支。这个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关注的苏敏阿姨,便是中秋档上映的电影《出走的决心》中主角李红的原型。电影《出走的决心》由咏梅主演,以朴素和真实的笔墨,倾情讲述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性,终于冲出了家庭及世俗的所有网罗,放飞自我、逐梦而行的故事。正如影片的导演尹丽川说:“电影并不是要讲一个女性离家出走的故事,我们更想让大家看到这个女性背后,她出走的原因。李红身上有这一代传统中国女性的普遍处境,而她身上强大的生命力和行动力让她不管几岁都依然有决心去做自己。”

于庸常生活中“看见”女性,是《出走的决心》的鲜活主题。影片不同于典型的人物传记电影,也没有聚焦原型人物苏敏自驾途中更吸引观众眼球的各种遭遇,而是通过女主角李红在少女、青年、中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答她出走的原因与历程。传统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大多是相似的——始终挣脱不了以男性为生活中心的捆绑,摆脱不了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终日劳苦、默默奉献的一生。可悲的是,她们所有的含辛茹苦和忍辱负重,常常被当作“本该如此”:家务劳动的价值以及为了生育的付出,都被忽略和漠视;在日复一日的平庸琐碎和“本该如此”中,连同她们自己,都如温水里的青蛙,渐渐麻木,忘记了自己在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前原本是谁,与曾经的青春与梦想渐行渐远。

影片中,从小天真烂漫的李红,曾经有过许多梦想。18岁时,她憧憬上大学,然而只因父亲那一句“你是长女,要为家庭分忧”,乃至与大学失之交臂;25岁时,她憧憬爱情,当她得知男友孙大勇愿意登记结婚时,快乐得在雪地里忘情地奔跑。可婚姻生活几十年,她发现丈夫与婚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渐渐冷却了起初的那颗爱心;45岁时,她开始渴望出走,因生活的沉重压力,导致她心理抑郁。一次,她偶遇自驾游的车队,开始憧憬远游……但为了那些“对别人来说更重要”的事,只能一等再等;直到50岁,她决心不再等待,于是郑重宣告,远走高飞。事实上,她出走的这一刻,也成了自己最真实、最美好的模样。

于矛盾争斗中唤醒女性,是《出走的决心》的叙事核心。观看电影的观众不难发现,李红的婚姻状态,在现实中其实很普遍。用她丈夫的话说,便是“哪个妇女不生孩子,不做家务”?李红几十年靠打零工一路坎坷走过,她从不敢奢望鲜花,以为塑料花就很好看。面对丈夫的控制与不尊重,她始终懦弱,连女儿也劝她离婚,可她依然选择忍受,憋屈地活着。

而姜武饰演的孙大勇,虽令观众感到无比窒息压抑,但他不过是那个时代多数男性的代表之一——他在家庭里自私、武断、大男子主义、唯我独尊,把控制和役使妻子当成了一种习惯。他不仅无视李红所有的付出和牺牲,且把对方少有的不满和反驳视作“顶嘴”而不可容忍。李红的一忍再忍和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丈夫的一点点理解和愧疚,对她的控制反倒变本加厉。最终导致强力反弹,迫使李红不得不正视女性的尊严,重申自我的权利,追寻生命的梦想。

当孙大勇对李红的付出发出“图什么”的质问时,她的一腔悲愤由此曝发。她一步步紧逼孙大勇:“你说我图什么?”直至把刀刺向自己的胸膛。这一切的冲突和铺垫,其意在于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正视普遍处境,走出自己的困顿,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同时也是对男性中心立场的审视,希望通过剖析李红的困境,让所有的丈夫懂得——以平等之心待人,给妻子以尊重和爱,尊重妻子追求自我的权利。事实上,尊重女性,给予亲人真情的呵护,本应是婚姻和家庭幸福的基础。

于三代人的比较中释放女性,是《出走的决心》的诚挚初心。影片不光是讲述李红的出走,还讲述了李红母亲、李红以及李红女儿晓雪三代女性的情感故事。李母全然接受命运的主宰,把妻职、母职完全内化。脸上总是饱含苦衷,似乎从未笑过。即便叙述重男轻女的家庭不公时,李母亦是表情寡淡的。然而,她并非生来便是一个麻木和苍白的人,可在她身处的时代中,家庭与丈夫全然墨守着社会规训,以此来约束女儿和妻子。

李红在婚姻中虽然包容着丈夫,但她与母亲不同,内心始终对现状存有反思,维持着自己的尊严,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好在女儿晓雪是她的安慰和希望。作为女性,晓雪确实比母亲过得好,她清醒和干脆,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可影片对一个场景的捕捉却无比耐人寻味:当晓雪转正,丈夫升职,父亲乒乓球比赛得奖,三人举杯畅饮忘情庆贺时,她仍旧把母亲忘却在一旁,甚至像父亲那样,把母亲的辛劳当成了本分。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环境中集体性的忘却和潜意识的漠视,让李红忍无可忍。

当李红出走后,晓雪也曾独立应对生活的琐碎,因此失落和压抑,她拒绝丈夫对“母亲伟大”的赞美和奉迎,在她看来自己的母亲因伟大而抑郁了,她发出“你们男人咋不伟大”的质问后选择了对母亲的支持:出走是李红半生换来的自由,自由的妈妈也是她未来想成为的样子。

李红出走后,观众在猜想,那个坐在墙边,依旧表情淡漠的孙大勇,内心会不会翻江倒海般的气恼,直到羞愧?李红的故事落幕后,现实中的孙大勇是否会反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仍然希望,《出走的决心》能够唤醒一点点理解,促成一点点改变:女性不应该在迈入婚姻后就丧失了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彼此亲密相伴的爱人,也不应在婚姻中变成不平等的控制者和牺牲者。

“总不会所有路都封着吧,山路,野路,总会有路”。电影里的这句台词令人动容,亦让人有些伤感。我们被李红的勇敢与决心所鼓舞,但比起看到更多女性无奈的“出走”,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当然是——爱与尊重始终是亲密关系的最重要的基石,女性无须在半生的忍耐后爆发,而是每一条路都对女性平等地开放,她本就可以活出自由热烈的人生。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