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梦幻成现实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

少年梦幻成现实

作者:通讯员 彭加明

少年梦幻成现实

作者:通讯员 彭加明

开栏的话: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祖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丽江也越来越美。从今日起,《丽江日报》开设“共筑中国梦·百姓家事”栏目,刊发系列稿件,围绕祖国的巨变,从百姓家事的角度,以“小故事”解析大主题,反映乡村变化、城市变迁、文化繁荣和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等,展示丽江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场景。

从懵懂少年,到年届六旬,我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少不更事的儿时,不在乎贫穷富裕,也不在乎吃得好吃得坏。一放学,我就冲进厨房,从水缸里舀一瓢凉水喝,再掀开甑子看有没有吃剩的馒头,饥饿时吃什么都好吃。那时,一年到头两双鞋两套衣服,换洗着穿。课余时间,我帮家里干家务和农活,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荣。那时,小伙伴玩的是简简单单的游戏,如拉弹弓、滚铁环、打陀螺、荡秋千等,这些游戏让少年时代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上了高中,我翻山越岭到70里以外的中学去求学,虽然艰辛但心里满是希望。

那时,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充满理想的年代,少年时的我也曾有过很多的梦幻——

小时候,慈祥的外婆隔三岔五来到我家,在昏黄的松明灯下,给我们几兄弟讲故事。在她的喃喃絮语中,我总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外婆家离我家有三里地,来来去去很辛苦。于是我幻想着,要是有一个管子,从她家架到我家,她在那头讲故事,我在这头听故事,那该有多美妙!

每到假期,小伙伴们都要帮家里做农活。我上山砍柴时,最怕翻越那道梁子和山谷。于是,我幻想着,要是有一根钢绳,从这头连到那头,把我背上的柴火运送过去,那我该有多轻松!

那些年,村里到处是泥泞的小路,很多次我的鞋陷在泥潭里拔不出来;乡亲们走路时,裤子经常沾上泥与水。于是我想,要是能用石头把路铺平,那该有多痛快!

那些年,214国道刚刚铺上柏油。看到宽阔平坦的公路上疾驰而过的大卡车、吉普车等,我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坐在车里,那该有多高兴!

那些年,我爸爸在丽江县城工作,因为搭车很困难,有时两三天都搭不上车,他很少回家。有一次,我走路到丽江找他,脚上都磨出了水泡。于是我幻想着,要是能从九河的大山里挖个洞通到丽江,就不用跋山涉水了,我就可以经常见到爸爸了。

那些年,一到四月、五月妈妈就发愁,奶奶说这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断粮断炊的事免不了。我就想,什么时候才能不愁吃不愁穿?

那些年,小伙伴们喜欢看电影。每次电影队来村里放露天电影,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来学校的球场看电影。于是我想,如果能在家里看电影,那该有多快乐啊!有一部电影讲述了“画中人”的故事:每天,等主人出门干活后,“画中人”从画中走出来,帮助主人做饭。于是,我想,如果家中能有这样的“画中人”,那有多幸福啊!

读了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后,我觉得小说里的世界太美好了。在那个新奇的世界里,时间由电视台发布,分毫不差;衣服是一次性的,想穿什么就有什么;每个人都可以驾驶各种车船想去哪里都可以;庄稼不用种,工厂里就可以生产粮食;食品非常丰富,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住的地方宽敞明亮,机器人帮助打扫卫生;可以打可视电话,想见谁就能见到谁……这样的生活真是太令人向往了!

几十年过去,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少年时的种种梦想,竟然奇迹般地都实现了,甚至科幻小说的场景也变为了现实。从城市到乡村,家家户户衣食无忧,大家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三转一响”,到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三机一箱”;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家家有房有车;从大城市的摩天大楼到遍布祖国山川大地的高铁路桥;从电脑、手机、互联网的迭代升级,到人工智能的初现端倪;从“可下五洋捉鳖”的鲲鹏号,到“可上九天揽月”的嫦娥六号;从外国人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到全世界游客赞叹向往中国……这些无不展示着祖国的巨变。

现在,社会越来越文明,生活越来越便捷,社会公共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如果你想做饭,现代化的厨房设备能让你大展身手;如果你不想做饭,可以点外卖,外卖小哥会把饭菜送到家里;如果你想“宅家”,全球的商品都可以送到家里;如果你想旅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任意游玩……

我们这代人与国家的发展同步,我们曾追求过,也曾奋斗过,也曾奉献过,可以说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憾于人生。

回想往事,既感觉知足,更值得珍惜。展望未来,期许更加美好的生活,让精神生活更加富有,让人生价值充分释放。

作者:通讯员 彭加明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