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消耗你“福气”的4种想法,中2个就要当心!

你有没有过懊悔的时刻?

有时突然想,当初要是不做那个决定就好了。

又或者总是忍不住把事情往坏处想,甚至把原因都归咎在自己身上,陷入自责、焦虑。

可可提醒大家,如果你也存在上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敏感细腻的思维,不知不觉将你拉入精神内耗,也就是过度消耗心神的深渊,甚至会带走你的精气神,磨损你的福气……

下面就让可可带大家看看,你的哪些思维模式属于精神内耗,我们又该如何摆脱这种自我消耗,走向精神富足与自由。

1

“我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那时候不这样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牛反刍,不少食草动物都有这种习性,会把胃里消化到一半食物再返回嘴里咀嚼。

这种行为,其实正好和我们的某种思维模式十分相似,那就是——反刍思维。通俗来说,就是反复纠结一些已经发生过的事,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虽然乍一看和自我反省很相似,但反刍思维的危险在于,如果得不到答案,就无法停止反思,周而复始直到精神疲惫,徒增对自己的厌恶、焦躁。

为什么会出现反刍思维?

研究显示,这种思维的形成其实和父母教育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例如家庭感情淡薄、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害怕社交、容易悲观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反刍思维。

2

咳嗽了几声,就担心是重病

犯了一个小错,就觉得全完了

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灾难化思维,主要在于会过分地夸大潜在的负面结果,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迅速设想出最极端、最糟糕,甚至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后果。

例如不小心讲错了话,就觉得别人一定会看不起自己,以后出门都没脸见人;出门旅游错过了飞机,就觉得旅途全毁了,所有的规划都浪费了。

但事实上,讲错了话,对方也未必在意;赶不上飞机,还可以去坐下一班。事情并不会如设想那样无可挽回,但有灾难性思维的人,却总是忽视了这些可能性。

可可想邀请大家做一个小实验:

记录下你目前的烦恼,把你最担忧的情况写下来,几天后再看看,你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吗?事情真的有糟糕吗?

如果没有,是不是能说明,其实我们所担忧的事情,有时候只是自己想太多,徒增了烦恼。

3

“要是有了它,不敢想我会多快乐”

“要是我也有这些条件,我肯定做更好”

有时候看着电视或者新闻里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也有这样的条件就好了,要是我的工作也这么轻松该多幸福……

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无可厚非,但我们却常常会高估了某个因素对整体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的重要因素,这种思维,被称为焦点错觉。

简单来说,我们觉得自己拥有了某样东西或条件,生活就会变好,但设想一下,如果你真的拥有了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生活的烦恼真的会消失吗?还是陷入了更深的烦恼中?

反复纠结自己并不能得到的事物,其实只会让我们陷入懊悔、焦虑之中,和设想的幸福美满渐行渐远……

4

“让我来做,肯定做不好”

犹豫不决,给自己设限

可可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让你用自己的爱好,登上更大的舞台,你会怎么想?例如爱唱歌跳舞的朋友,被邀请登台演出;喜欢下棋的朋友,被邀请参加专业比赛。

你是会觉得“不行不行,我的水平还不够”,还是觉得“我有自信,也很高兴有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其实这2种思维都很常见,真正让我们过度消耗心神的,是已经准备妥当,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却依旧觉得自己“不行,我做不到”。

甚至有时候,连第一步都没迈出,就先否定自己,“我这个水平不够的,再练也比不上别人”,不愿意行动起来。

这种设限的思维,会让我们踌躇不前,始终得不到突破,不少中老年朋友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有时也是受到了这种思维的影响。

5

停止内耗型思维

走向内心自由与和谐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并不是来源于具体的问题,而是来源于看待问题的方式。如果一直沉浸在上述消耗心神的思维模式中,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精神耗竭,问题也难以得到真正解决。

可可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步步展开行动,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幸福与喜悦,跨越万水千山,柳暗花明:

学会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设定合理的期望,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为完美主义而导致的焦虑不安。

学会调和情绪

必要时,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爱好,用音乐、锻炼等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

科学规划时间

安排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有充足的休息来恢复精气神,减少不必要的内心消耗。

寻求亲友支持

家人朋友的帮助与支持,能给我们很大的力量,必要时候寻求她们的帮助,也有助减轻内心的负担。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