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整理旧书,发现一本泛黄的《瓦尔登湖》。翻开扉页,梭罗的句子依然清晰:“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
这是一本大学时期珍藏至今的书。那时的世界还没如此浮躁,那个年代的物质也并不丰富,断舍离的概念尚未兴起。
而这些年,在城市里不断奔忙,生活不知不觉从简到繁。如今猛然再遇见这句话,瞬间被深深打动。说得真是透彻。
人生中,我们总在不停地奋斗,不断地获取。在这个被物欲驱动的时代,总以为拥有更多,就能更幸福。于是,家中堆满了无用之物,手机里塞满了无关信息。
不仅生活的空间越来越杂乱,心灵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断舍离”,说的不仅是整理房间,更是整理人生。
物欲之外,人际关系也需要清理。独处,是对生命的滋养。简化人际关系,才能真正为重要的人留白,拥有更多人生的温暖时刻。
1845年,28岁的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做了一个尝试。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在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座小木屋,在那里独自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
他进行这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
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物质才能活下去?
在抛开了世俗的纷扰和物质的负累后,生活本身和人的精神世界,会是怎样的样子?
而《瓦尔登湖》一书,就是他对这段生活的详细记录和思考。
他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人可以活得很简单,生活可以再简化。他发现,通过将物质需求降到最低,能赢得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时间和精神的自由。
智慧的人生,要懂得优雅地断舍离。减掉三分忙碌,便多七分从容。舍去五分执念,方得五分自在。那些空出来的时间与空间,恰好安放真实的自己。
一百多年前,梭罗就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文明和消费主义,充满了警惕。他反对人们耗尽一生精力,却成为“物质的奴隶”,过着一种“安静而绝望”的生活。
今时今日,在这个比梭罗时代更加忙碌、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好好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必要的生活?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此刻,窗外北风吹叶落。植物,似乎比人更懂季节的智慧:春夏生长,秋冬放下。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学习如何优雅地告别,如何轻盈地前行。
记住:生活不必如此沉重,你可以选择一种更简单、更真实、更自由的方式。
希望通过智慧而优雅的断舍离,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找到生命的丰盛与安宁。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