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快跑,他的爱太廉价

黄圣依之后,《再见爱人》又一女星被全网心疼劝分——

李施嬅。

怎么回事?

她与健身教练车崇健相恋八年,期间分分合合数次。

男方的种种“劣迹”包括对李施嬅的喜好和健康状况几乎一无所知,对特别的纪念日没有记忆力;

李施嬅做了四次手术男方一次没陪过,追到手前肯花30%的时间陪女方,追到手后只留低于10%的时间给女方;

还有一些李施嬅不能理解的点,比如明明告诉他该买怎样的戒指,他偏不买;让自己朋友睡她的床,还叮嘱朋友保密,明知道女友不喜欢还做,做了还刻意隐瞒。

最严重的是沟通问题。

两人鸡同鸭讲,完全不同频,不知道这八年女方是怎么忍下来的。

会有人觉得是不是男方太敷衍,不关心施嬅,网友还觉得男方偏不买施嬅喜欢的戒指是在服从性测试。

我想说,大家太高看他了,他的心思没有“进化”到那一步。

他只是单纯的在情感、理解、感受、共情能力上缺根弦。

papi不止一次说过感觉他像个机器人,爸爸从小教过他两件事,一做个好人,二跟朋友出去要买单,这深深植入了他的程序里,然后严格执行,不问缘由,不分场合。

胡彦斌提到一点,朋友请吃饭的时候一定有他的心愿,这个时候车崇健还固执地抢单,其实会伤害到朋友的心意,让朋友压力很大,但车完全感受、理解不到这一层,只执行父亲的指令。

他会遵照爸爸的模式,施嬅的恋爱也在复刻他的父母。

在他家里,母亲安排、操持一切,母亲喜欢搬家,常常搬家一个人搞定,父亲什么都不用干,直接入住,他就觉得李施嬅应该也是母亲的样子,吃、穿等家里的一切她安排,施嬅搬家也丝毫不过问,搬完了直接入住。

施嬅在描述自己搬家的辛苦和孤独时,车全程微笑

除了这些累计的日常伤痕,车伤李施嬅最深的一件事,是自己眼睛出大问题,一年没工作没收入,做了四次眼睛手术,心情绝望,以为自己再也做不了演员了,在事业、情绪同时处于低谷时,对方把她送到医院后,再也没过问过。

所有的疗程,都是她去面对,一年没收入,对方也从没问过她钱够不够。

这件事带给施嬅的是深深的被抛弃感,原来她好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她生病了就被抛下了。

讲这段,男方依旧保持微笑

感情上对他不信任之余,理智上又告诉自己,这也不是他的错,他不是有意的,他的模式就是如此简单——

他自己腿断了都不会告诉施嬅,他就以为施嬅也可以一个人搞定。

遇到这样一个不会关心、没有陪伴、无法沟通,没有人类正常感情,遇到极端情况会致命,你还不能怪他的伴侣,但凡换一个感情观健康,没那么聪明,没那么有同理心的人,早跑了。

然而施嬅不是,她能跟男方纠缠八年,分手数次还能被一次次追回来。

对此,大家目前好奇的就是——

how?

能走到这一步,李施嬅也一定有她的“病因”。

为了探寻原因,我们先看看一开始李施嬅是怎么看上车崇健这个怪人的。

据李描述,第一次见面在ktv,她跟对方说话,对方反而因太害羞而躲开。

后来单独约饭,车崇健叫上他十几个学生一起来壮胆,吃着饭突然叫他的学生做平板支撑。

这两件事落在别人眼里大概会觉得车这个人很奇怪,落在李施嬅眼里则是:奇怪,但蛮有趣。

并激发了她想了解车崇健的冲动。

怎么理解李施嬅的这种好奇心和好感?

看过节目的应该会对李施嬅的高双商和聪慧有直观感受,但有个词叫慧极必伤,所以一个智商高,太聪慧,内心感情丰富的人反而会喜欢简单、笨拙的人。

加上李施嬅经历过家道中落,替父母还债的变故,以及与前任们痛苦坎坷的复杂恋情,一开始会被车崇健这种简单到极致的人吸引不奇怪。

他不喝酒、不抽烟、不爱玩,矫饰、不装腔、不油滑,生活中除了运动还是运动,更重要的是,李施嬅相信他会永不背叛

他简单,勤勉,自律,没有沾染人类恶习,同时也简单得不能理解人类情绪,同理心缺乏、共情力薄弱,只有字面思维,听不懂弦外之音,不理解别人话里的内涵和情绪。

第一晚两人受惩罚(而且李还是被车连累受罚的了),要住远离城市的悬崖边。李施嬅刚好生理期,一路上都强烈地表示着自己的不安,担忧那边没有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女生都懂这个对经期多重要)。

结果去到目的地,果然帐篷条件简陋,被子又湿又冷还有虫子。李施嬅有洁癖,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身体也不适,心情很down。

而兀自沉浸在荒野冒险兴奋中的车崇健回应如下:

是这样的

慢慢,不急

蠢得窒息,又纯得惊人。

但她还是会按下自己所有的不舒服和不开心,陪他做这件事。

因为这正切中李施嬅的创伤——恐惧不确定的爱。

施嬅有聊过自己的病根,她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了,所以父母不怎么管她,还喜欢跟别人自谦式贬低自家女儿,说施嬅长得多丑,不像他们生的。

施嬅会逼自己功课全A,就是想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告诉他们“我值得你们的爱”。

长大后她需要不断地谈恋爱,来不断证明这种感觉:

“我是值得爱的”。

虽然施嬅说她现在已经不这样了,但我们会发现,她跟车的关系里依然存在用过度付出、牺牲来换取对方一点点爱的模式。

要知道,正常追求爱与受焦虑驱使追求爱之间的很大区别,就像胃口好的人享受美食,与饥肠辘辘的人必须吞咽食物充饥的区分一样。

是自由自发的,有选择的,后者出于生理饥渴,是强迫性的,不加选择的,李施嬅年轻时必须不停恋爱,正出于这种强迫性。

来看她是如何让别人来“爱”她的?

通过努力、付出、牺牲,做事做得很好,就像她小时候用功课全A来使父母注意她一样。

节目里,李施嬅特别喜欢比较的就是——我怎么怎么对你,而你是怎么对我的。

“我为了陪你打你喜欢的篮球,大拇指甲盖掉了四次,而你明知我最喜欢潜水,却不陪我,潜水证也不考”

“都是我在做饭,你洗一下碗怎么了?何况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洗”

乍听,估计都会替施嬅感到委屈,她并没有要求对方参与她所有的兴趣爱好,但最喜欢的潜水还是希望爱人参与一下,并不为过吧,何况她也为陪对方打篮球打到指甲翻掉。

细思一下不对劲,施嬅你可以不用打篮球的啊。

首先,对方很可能并不需要你陪他打,他跟打得好的兄弟一起打可能更爽;其次,就算陪他打了,指甲盖掉了一次应该终止的,结果还能掉四次,掉了也不跟对方说。

她如何让别人“爱”她?用自认为能满足别人的牺牲,来换取一定的回报,这回报包括关爱、陪伴。

一旦付出是想得到“爱”,付出就不再心甘情愿,如果付出那么多对方没有投桃报李,那委屈是加倍的。

她在自己心里的形象是委屈可怜的,她会觉得我做了那么多,付出那么多,只是求取你那一点的爱和关心,你都不愿意给我……一旦进入这个模式,就会难以避免地委屈,怨恨。

我们还是能从施嬅温柔、礼貌、从容的语气里分辨出怨怪的。

施嬅看到他给自己的备注是“SL”,就把对方的备注改成一样格式的,因为“他怎么来对我,我就怎么来对他”“不会期待就不会失望”,话说得有理有据,实际里面藏着埋怨。

但人怎么能一边怪他轻视他不信任他,一边还需要他的爱、支持与陪伴,这不自己跟自己打架嘛,所以充满敌意的一面通常会被一个人隐藏压抑起来(也担心一旦暴露了会失去对方的“爱”)

倪萍老师很敏锐,她直接点出来:

你现在有点看不上他。

从对话的语境,倪萍这么讲大概出于像施嬅这么一个双商高,精神需求高的人,会嫌弃情感上低能的车崇健,而施嬅对车的欣赏远远抵不住这个缺陷。

这也是我们对施嬅最好奇的地方,观众以及倪萍都觉得,你们在一起“你会很不幸福”,你对他的感情里也包含心疼和可怜,这不能当作爱。

外人都能看明白的事,为什么施嬅还对男方抱有期待,还想让倪萍帮她打开男方的壳,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苦衷和难言之隐?

我想说,一旦你打开他的壳,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他的世界里根本只有自己,他不是不用心,是没那份心。

施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在健康的爱中,爱的情感是首要的,而对爱有病态需求的人,首要的是对安全的需求。

她选择一个人,很可能不是出于对那人的肯定、欣赏、爱慕,而是出于对他的需要,出于获得对抗焦虑的安全感。

前文有提到,施嬅选择男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忠诚、不会背叛、足够简单,没有能力真正伤害到她,就算惹她生气了,她也会因对方残缺而很快消气。

而且这个人心里眼里只看得到施嬅一个女人,把她当女神一样看待,是真的想让她开心,但不知道怎么样哄她开心。

因为男方的情感缺陷,让他保持了某方面的纯净,这在男人里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类型,比她此前谈过的前男友们让她放心多了。

这50分稳赢了,加上男方追她时是肯花心思的,出去玩还能给她打两个小时电话,又加20分,一共70分可以在一起了,只是后来追到手,这20分没了,那50分负面效果也出来了。

期间分分合合,只要男方努力再把那20分重新挣回来,他们就有重归于好的可能。

但施嬅为什么看不到那不是真实的车崇健?关心她,陪伴她,把她放心上的车崇健,只是他在模仿正常人的行为,不是出于他本意。

早起,车看到梁淞给自己老婆打招呼,才想起来要跟施嬅打招呼,并提醒暗示自己“不能忘记她”,因为常常忘记她。

因为施嬅对男方的强迫性需要,是建立在忽视男方整个特性之上的。

这种感觉就像溺水之人必须抓住手边的人,而不考虑对方是否有能力带自己上岸,因为一旦考虑对方的能力和特性,她就要沉下去了。

同理,施嬅对男方的需要是占上风的,一旦对方的特性占上风,施嬅就会明白这个人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那么她就要沉下去了。

节目里,不少争执都出在,施嬅的需求与车崇健想做自己之间。

比如那个被施嬅提及多次的求婚戒指事件,施嬅问,我都告诉你我想要什么款式,你直接去买就好了,最后为什么要买一个错误的给我呢?

车回答,买了一个我喜欢的,想试试你的态度怎样。

这其中的别扭隐含了这样的信息——施嬅“我告诉你我的需求,你照做就好了”,车“我想做自己,试试对方能不能接受”。

他们俩在描述恋爱期间各自开心的时段,也反映了这种心理:

施嬅说19年求婚后她最开心,因为对方陪她在夏威夷潜水,并要他在鲨鱼面前向自己求婚。这完全满足了她的需求。

车说,16年刚追上时最开心,因为对方这么漂亮还喜欢我,那时还对他没什么要求。这能让他做自己。

车在节目里一直说,“他错了”“他以前没用心”“以后不会了”“向前看”,都在暗示:他能被改造。

观众打死不相信他能改。

但施嬅在某些时刻动摇了,因为施嬅想要的就是改造他,把他变成自己需要的一部分,他们有过70分的时候,她还留有爱的幻觉,她不甘心。

可是这真的不是爱,就算纠缠下去双方也不会如愿。

爱是什么?

爱是接纳对方的本然,而不投射自己的期待;爱是主动的付出和创造,而不要求对方对我同等的投入。

一个从小没被好好爱的人,一定不懂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更无法分辨别人对她是否是爱。

满眼都是你,这不是爱;对他有需要,这也不是爱。

爱的本质是自我人格的外溢,爱人是自爱的流动盈余。

只有懂得爱自己,才会爱人,只有爱自己,才会相信别人会爱你。

我相信施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在于她不够爱自己,不懂如何爱自己。

她说,早年因为不知道怎么爱自己,不懂尊重的边界,才容忍别人的伤害和不尊重一次次冲破自己的底线。

她意识到了,只是充盈的自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但我相信像她这么聪明,并且有能力改变的人。

总有一天能经营好自己的花园,让爱的花枝自由、舒展、充盈地生长。

发布于:广东

上一篇:微信上,男人如此回复你,其实就是在敷衍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