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河看中国|智慧引领、精准调控 东庄水利枢纽“以坝御洪”护佑黄河安澜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罗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水利工程一直是国家发展、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从都江堰到三峡工程,每一座水利枢纽都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与人民的期望。而在陕西,一座备受瞩目的水利工程——东庄水利枢纽,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它将以强大的功能和深远的意义,为三秦大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精准调控水沙 护佑黄河安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黄河泥沙问题一直是困扰黄河治理和开发的难题,泾河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量的泥沙不仅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影响河道行洪能力,还对黄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东庄水利枢纽的建设,对于减少泥沙淤积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卸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减淤运用方式,以自身蓄洪削峰和消洪治峰的运用原理,使泾河在现有的防洪体系下,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将渭河下游100年一遇洪水削减至至50年一遇。同时,通过水库蓄水和调蓄,可以塑造下游华县区域1000立方米/秒、历时约5天的人工洪峰冲刷渭河主河床,使其恢复长期稳定的动态行洪能力,以此来保障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150万人口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通过精准调控水流与泥沙的流动,东庄水利枢纽能够有效拦截泾河和黄河的泥沙。工程建成后,可拦截泾河来沙30.51亿吨,黄河泥沙25亿吨,明显减轻黄河下游水道的负担。

滋养关中振兴 赋能区域发展

除了防洪减淤,东庄水利枢纽还具有重要的供水和灌溉功能。工程建成后,将向铜川新区、富平县城等地进行城镇及工业供水,年均供水量为4.35亿立方米,将向西咸新区的空港、秦汉、泾河三个新城,铜川新区,三原县城,富平县城,庄里及富平高新产业园的城镇及工业用水,可使供水保证率达到95%。同时,通过灌溉渠道,工程可以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据规划,沿原有的河道向泾惠渠灌区进行灌溉,可以使其灌溉保证率从30%提升至50%,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发电功能方面,工程安装有4台混流式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10兆瓦,年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节约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约25万吨。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工程的发电效益不仅可以为当地提供大量的电力资源,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东庄水利枢纽建成后,可保障泾河下游全年不断流,湿地不萎缩、不退化。同时可塑造人工漫滩流,使鱼类和候鸟以及水生湿地拥有较好的繁殖栖息环境。在上游会形成长约97公里,面积约7.3万亩的水面,将有效的改善整个渭北地区的小气候和局部地下水分布,使渭北“漫滩流”变成“白菜心”,让泾渭流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智慧引领建设 实现技术突破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历经了漫长的过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水利部门就开始对泾河流域进行勘察和研究,提出了建设东庄水利枢纽的设想。此后,经过多年的论证和规划,在2021年泾河截流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克服诸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先后研发了数字孪生系统、围堰施工可视化监管平台等并均已投入使用。 

在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创下了世界第一座以防洪减淤为主要任务的特高拱坝、悬托型河谷上修建的第一座特高拱坝等5项世界之最。

目前,东庄水利枢纽正冲刺封顶,计划于2026年12月建成主体工程,成为千年治黄“泥沙攻坚战”的枢纽要塞。

从大禹治水“疏川导滞”到东庄水利枢纽“以坝御洪”,从“靠天吃饭”到“人水和谐”,它的故事,是新时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当东庄水库碧波荡漾时,将不仅倒映出黄土高原的勃勃生机,更将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注入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