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呀?我想爷爷奶奶了,也想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芮芮拉着妈妈范丽萍的衣角,小声问道。范丽萍心里一酸,她当然知道女儿想家。从女儿开始治疗到现在,已经快半年没回过家了。化疗的副作用让芮芮的头发掉得干干净净,孩子偶尔摸到自己光秃秃的头顶,眼神里总会闪过一丝失落。
“乖,下个月咱们就能回家了。”可这话她说过多少次,连自己都记不清了。她望着窗外,心里满是茫然,不知道这样艰难的日子还要熬多久,这条为女儿求医的路,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到头。图为芮芮没生病前的照片。
范丽萍从未想过,《我不是药神》里那些令人恐惧的疾病,会降临到自己女儿身上。那天,她偶然摸到女儿脖颈处有淋巴结,心里一下慌了,赶紧带孩子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她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可没过多久,女儿开始反复高烧,脖子上的淋巴结也越来越大,孩子难受得没精神。范丽萍看着既心疼又着急,再也等不下去,决定带孩子去更专业的医院。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安慰女儿:“咱们去大医院,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女儿虚弱地点点头,紧紧抓着她的手。图为范丽萍在照顾女儿。
到了县医院,医生立刻给孩子安排了血液分析。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急促地告诉范丽萍夫妇:“孩子的白细胞数量已经超过 100 了,情况不太乐观,你们得马上转去市里的儿童医院!”听到这话,夫妻俩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瞬间涌满,丝毫不敢耽搁,当即抱着孩子往市儿童医院赶。
一路上,范丽萍紧紧抱着孩子,心里又慌又乱,一遍遍地默默祈祷孩子能平安无事,可那些不好的猜测却总在脑海里打转,压得她喘不过气。丈夫坐在旁边,明明想劝她别太担心,话到嘴边却只剩几句生硬的安慰。
抵达儿童医院后,专家看过血液分析报告,当即安排孩子住进血液科。随后,CT、骨髓穿刺、腰穿刺等检查接连展开,范丽萍每次都在期待与恐惧间煎熬 ,既盼着早日查明病因,又怕等来坏消息。最终诊断结果传来:女儿芮芮患上了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范丽萍只觉天塌下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但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女儿,她和丈夫知道不能倒下,擦干眼泪便全力配合医院化疗。医生告知:“这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你们要做好准备。”范丽萍咬牙点头:“只要能治好孩子,多少钱我们都想办法。”图为芮芮生病后的样子。
治疗前期,芮芮不仅做了外送基因检查,还经历了输血、输血小板、化疗与药物治疗。化疗引发的细胞受损、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让年幼的孩子受尽苦楚。让范丽萍既心疼又欣慰的是,女儿格外坚强,默默承受着痛苦,从不哭闹抱怨。本以为咬牙坚持就能迎来希望,可 15 天化疗结束后,骨髓穿刺复查显示,肿瘤细胞仍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约 1.70%,缓解效果不佳。医生紧急调整治疗方案,提出使用自费药针水,一支就要 9000 多元,一个月需要注射 4 支,只有先控制住肿瘤细胞,才能继续后续化疗。
从女儿确诊到现在才短短五个月,范丽萍一家已经花了十几万元,可医生说这只是冰山一角。后续治疗至少还需要大几十万元,要是治疗中发生感染,费用更是无法预估。现在,范丽萍在医院日夜陪护女儿,根本没法出去工作,家里没了她的收入来源;孩子爸爸这几年在老家贷款养牛,本想改善家庭生活,可受市场行情影响,不仅没盈利,还亏了不少,家里还背上了债务。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就不富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可他们从没想过放弃,只盼着能让女儿好起来。
作为孩子的父母,范丽萍和丈夫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算再难,也要想办法让女儿恢复健康。可每当站在医院走廊,看着缴费单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再回头看看病床上越来越虚弱的孩子,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无力。但这份无力并没有打垮他们,为了女儿,他们仍在咬牙坚持。可眼下,治疗遇到瓶颈,后续治疗费用还存在巨大缺口,这让他们一筹莫展,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继续走下去,只能期盼着能有奇迹发生,能有人帮他们一把,让女儿能顺利完成治疗。图为范丽萍在医院楼梯为治疗费发愁。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