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幸福的模样平凡得让人忽略了潜藏的风浪。李素萍从未想过,意外会降临在自己安稳的生活里。她和丈夫经人介绍走到一起,婚后日子平淡却满是暖意,丈夫踏实肯干,对她处处体贴。怀孕后,家里的期待愈发浓厚,两人满心欢喜盼着新生命到来。
2023 年 5 月 11 日,女儿琪琪顺利出生,看着襁褓中粉嘟嘟的小家伙,李素萍满心都是幸福。可那时的她,全然没预料到,一场巨大的磨难正悄悄向这个小家庭靠近。图为琪琪。
在琪琪七个多月大时,突然开始频繁生病。一开始只是偶尔咳嗽、低烧,李素萍以为是普通感冒,给孩子喂了药,可症状却不见好转。她和丈夫赶紧带着孩子去了当地医院,做了血常规、胸片等多项检查,可检查结果始终显示正常,找不到病因。
之后,孩子由低烧变成了长期发烧,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吃奶也少了很多,看着女儿日渐虚弱的样子,李素萍急得整夜睡不着,抱着孩子掉眼泪:“怎么就查不出来呢?”丈夫也四处打听偏方,可都无济于事,一家人只能在焦虑中煎熬。图为李素萍和女儿琪琪。
眼看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当地医生建议他们转去大城市的医院。李素萍和丈夫立刻带着琪琪动身,辗转来到省城的儿童医院。在这里,医生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建议进行基因检查。等待结果的那几天,李素萍度日如年,每天守在孩子病床前,不停地祈祷。
当基因检查结果出来时,医生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李素萍头上:“孩子是基因突变,4 号染色体缺失,属于罕见染色体异常疾病,这种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器官功能,还会导致免疫力发育迟缓,只能通过康复治疗改善孩子状况。”
确诊后,李素萍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把自己关在病房外的走廊里,看着窗外,眼泪止不住地流,脑海里全是孩子生病时难受的模样。她恨自己没用,不能替孩子承受痛苦,甚至一度想过放弃,可每当听到病房里孩子微弱的哭声,她又立刻振作起来。
“琪琪还等着我呢,我不能倒下。”李素萍在心里对自己说。从那以后,她收起眼泪,全身心地照顾孩子。由于琪琪免疫力弱,肺炎成了家常便饭,每月至少要住院两次,每次住院,李素萍都寸步不离,喂药、擦身、哄睡,常常熬得眼睛布满血丝。
从琪琪 1 岁时起,李素萍便带着她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至今已持续一年。治疗初期,1 岁的琪琪还无法抬头,连翻身都很困难,每次做康复训练,孩子都会因为疼痛哭闹不止。
有一次,医生帮孩子做肢体拉伸训练,琪琪哭得撕心裂肺,小手紧紧抓着李素萍的衣服,李素萍强忍着眼泪安慰女儿。可训练结束后,李素萍抱着孩子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她多希望这些痛苦能转移到自己身上。为了让孩子配合治疗,她还会提前准备孩子喜欢的玩具,在训练间隙逗孩子开心,哪怕孩子只是露出一个短暂的笑容,也能给李素萍莫大的安慰。
一年的康复治疗充满了艰辛,李素萍和丈夫分工合作,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她则在医院专职照顾孩子。每天天不亮,李素萍就起床给孩子洗漱、喂奶,然后带着孩子去康复室训练,训练结束后又要给孩子做辅食、喂药,晚上还要时刻留意孩子的体温和呼吸,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好在付出有了回报,经过一年的康复,琪琪不仅已经能够抬头,手脚也比以前灵活了许多,有时还能无意识地抓握玩具,看到孩子的进步,李素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喜悦的背后,是沉重的经济压力。琪琪从出生到现在,治疗费、住院费、检查费加起来已经花了四十多万。李素萍和丈夫就是普通的农村家庭,丈夫打工每个月挣的钱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家里早已负债累累。
更让他们担忧的是,这个病无法治愈,只能长期进行干预治疗,后续还需要大量的费用。李素萍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但她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放弃孩子。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