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4日讯 8月30日,全球首艘安装旋筒风帆的40万吨级矿砂船“SOHAR MAX”轮(中文名:苏哈轮),在青岛引航站引航员的精心引领下,成功实现港池内满载VLOC掉头靠泊,展示出青岛引航在超大型船舶靠泊的过硬实力。

“苏哈轮”总长360米、宽65米,吃水达23.1米,其甲板上巍然屹立的5个高37.8米、单个重达135吨的银白色旋筒风帆系统尤为瞩目。绿色创新设计虽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助力,却给靠泊带来了极大挑战。因风帆位置影响,船舶左侧带缆困难,必须在港池内完成掉头,以右舷靠泊。
“苏哈轮”满载排水量达45万吨,质量、惯性极大,要在董家口港区有限的港池水域内完成安全、精准的掉头及特殊右舷靠泊,对水域条件、船舶操纵精度以及拖轮的配合程度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青岛引航站高度重视这次特殊引航任务,分管站领导组织技术骨干进行多轮缜密研讨,量身定制了详尽的靠泊方案;引航七科制定详细的引航计划,周密规划船舶进港时间、航道护航、掉头时机、拖轮配置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关键节点,精准计算港池掉头的最佳时间窗口,精确控制船舶掉头所需水域,规避港池内浅点,并科学配置拖轮数量与带缆位置,确保万无一失。

早上8时30分,引航七科科长张庆涛、高级引航员李志波同时登轮。靠泊过程中,港区遭遇大雨风浪天气,凭借对港口水文气象条件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超大型船舶操纵经验,沉着冷静、精准操控,并高效指挥多艘拖轮进行默契配合。经过长达5小时的紧张作业,“苏哈轮”最终被安全、平稳地靠在董家口港区D1泊位。
此次“苏哈”轮在董家口港区的成功掉头靠泊,不但彰显了青岛引航站在超大型船舶靠泊作业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为未来更多类似船舶靠泊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港在国际港航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孙源熙
(作者: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