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合并"第一刀"落下:省钱、收权、换血!

来源:中证金镕

券商合并“第一刀”落下:这届金融人怎么活下来?如何穿越这一“死亡谷”?

最近金融圈有个词特别扎心:

“券商合并死亡谷”。

从2020年ZX吞下GZ证券,

到去年GJ合并HT,GL合并MS

再到最近传的XY合并HF等行业整合潮,

每次券商合并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先砍组织架构,再割冗余人员。

今天咱们就撕开这层“行业整合”的温和外衣,

聊聊普通金融人在这场风暴里怎么不被“优化”。

第一刀:合并并不是“抱团取暖”,是“拆庙赶H尚”

很多人以为券商合并是“1+1>2”的好事,

但对普通员工来说,更像“拆庙赶H尚”,

合并后,一些总部的如意算盘:

省钱、收权、换血,三管齐下。

合并后省钱才是硬道理

券商裁员首当外包和经纪人成“重灾区”

我们以某头部券商为例,

2023年的时候其正式员工数为12,500人,

其中外包人员规模达4,800人;

而2024年正式员工降至12,300人(降幅1.6%),

外包人员却锐减至3,200人(降幅33.3%)。

砍掉合并后一些线下网点

我们以2020年ZX收购GZ为例,

合并后直接砍掉90%的线下网点,

只保留了几家核心营业部。

据了解后台岗位就更惨了:

账户岗、运营岗这些“花钱部门”直接缩编72%。

有一位GZ证券的老员工说:

“我们部门13号人,就3个符合新营业部资质留下来,

剩下的要么转岗当销售,要么拿补偿走人。“

还有合并后拆了老团队的“护城河”

某合并大券商(这里就不提了懂的都懂),

据了解最狠的是“客户资源充公”——

原来各营业部的老客户,现在全归总部管。

有个华东营业部的经理吐槽:

“我维护了3年200多个客户,突然变成‘公共资源’,

就算我转去做销售,也得跟新人抢客户。“

这一招直接断了老团队的“躺赚”可能,

逼着所有人重新竞争。

最后换血比裁员更隐蔽

某合并大券商,新管理层搞了个“三三制”:

30%留原券商老人,30%空降某系,30%社会招聘。

有个被合并券商后台主管因为不肯签“自愿转岗协议”,

直接被调去边缘部门,最后只能自己走人。

为啥?因为合并后权力要重新洗牌,

老团队里不听话的、能力不匹配的,

最后都成了被“优化对象”。

转岗营销?小心掉进“死亡螺旋”

如果说裁员是“快刀斩乱麻”,

那转岗营销就是“温水煮青蛙”。

很多被“优化”的员工以为转去做销售能翻身,

结果发现:前台光鲜,后台心酸,转岗营销是坑里的坑。

表面看:营销岗赚钱多?算笔账就凉了

后台岗月工资6K-10K,

一年干满12个月,人力成本10-13K;

营销岗工资7K-20K,

看着高,但首年存活率不到40%——

很多人干半年就被淘汰了。

开发一个有效户的成本高达2.3万(行业平均),

客户维护还得花掉收入的18%-25%。

换句话说,你拼死拼活拉客户,

赚的钱一半得交“维护费”,还随时可能被末位淘汰。

培训?那是“筛选器”可不是什么“培养营”

据了解某头部券商的营销转型培训实录:

第一周背200句标准化话术,

第二周每天打100个陌生电话(被挂是常态),

第三个月要开5个有效户。

结果首轮培训结束淘汰65%左右,

剩下的次月再刷30%。

有个转岗的小伙伴给我们吐槽:

“我以前做后台核对数据,

现在对着客户说‘您考虑下基金定投吗’,

跟被扒了层皮似的。“

其实心理创伤比失业更可怕

从后台转营销的人,职业认同感暴跌58%,

以前觉得自己是“公司大管家”,

现在却成了“街头推销员”;

创业意愿比同龄人低40%(反正干啥都难);

抑郁倾向是普通员工的2倍(业绩压力+自我怀疑)。

但也有人活下来了!他们做对了什么?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被淘汰的。

我们了解到两个真实案例,

看看人家是怎么“绝地求生”的。

第一位李明(化名)把后台经验变成销售武器

2015年公司在合并后,

李明从后台风控岗转营销。

但他没去硬推金融产品,

而是把风控经验变成了“合规型销售话术”:

“张姐,您买的这个产品虽然收益高,

但风险等级和您的测评不匹配,

咱们得先调测评再聊。“

客户一听专业,反而更信任。

他还建了个“高净值客户兴趣图谱”数据库,

记录客户爱喝茶还是跑步,

孩子上几年级,针对性推荐产品。

第二年他就进了公司前10%,几年后也当上了区域总。

还有一个ZJ公司员工给后台精英“镀金”

ZJ证券搞了个“后台精英计划”,

专门挑合规、清算、IT这些部门的潜力股。

前6个月让他们跟着投行团队学全流程

(比如怎么尽调、做方案),

中间3个月去营业部轮岗(跟客户打交道),

最后6个月定向培养行业研究能力。

结果这些人晋升管理岗的概率是普通员工的3倍,留任率高达91%。

想活下来?记住这3条“生存法则”

看完上面的案例,你会发现:

合并潮里,不是你不够好,是你没找对方向。

想不被淘汰,记住下面这几条:

一是把老本行变成“新武器”

别觉得后台经验没用!

账户岗的客户信息管理,

能转成私募客户的KYC尽调;

运营岗的流程优化,

能用来搭建理财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比如风控岗的合规审查,

能在并购重组项目里当“风险控制师”。

你的老技能,换个战场就是新优势。

二是把人脉和知识变成“钱”

别总是只盯着客户名单!

你认识的企业财务、高净值客户,

可能有教育、医疗、移民的需求——

比如客户孩子要留学,你可以推跨境金融服务;

客户爱喝茶,你可以组个高端茶友会,卖理财课程。

另外,把你整理的《营业部运营手册》

《合规话术库》做成课程,既能帮同事,

又能赚点外快什么的。

政策窗口更是要抓住:比如科创板开户、

还有北交所适当性管理,

这些都是拉客户的“黄金机会”。

最后心理韧性远比能力更重要

转岗前要先设一个目标:

3个月先活下来(别被淘汰),

6个月站稳脚跟(做出点业绩),

1年建立个人品牌(让客户和领导记住你)。

别一上来就想“我要当销冠”,

先从做个“客户分析报告”开始,

慢慢打造自己的专业IP。

另外,多加入行业社群(比如券业职场妈妈联盟),

找个职场导师遇到坎有人拉一把,比自己硬扛强多了。

写在最后:

这波合并潮,是危机更是机会

券商合并又不是什么“行业末日”,

在未来5年,传统营业部可能减少60%左右,

但智慧网点会占80%以上;

后台职能越来越集中,

只会“机械干活”的人会被淘汰,

但“科技+金融+产业”的复合人才,

需求一定会暴涨。

如果你还在抱怨“又被优化”,不如想想:

你有没有把后台经验变成“不可替代的技能”?

你有没有跳出“销售思维”,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你有没有在焦虑中,悄悄积累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这场合并潮,

可能是你职业生涯的“生死关”,

但更可能是你“破茧重生”的起点。

愿你在这段“被优化”的日子里,

既能笑着面对生活的苟且,

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上一篇:大摩:就中国股票配置而言,我们更看好A股
下一篇:今夜!A股,重磅利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