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嫁错了人还生了孩子,想离婚又放不下孩子,那就这样做……

主播 | 柠檬

豆瓣上有个很活跃又能从侧面反映出家庭矛盾的标签话题,叫“家务是门技术活”。

从话题标签成立至今,大概有1560多万次浏览量。

标签的简介是:洗碗、收纳、整理、大扫除……令人头疼的家务可真是一门技术活。

没错,做家务的确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大家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

晚上下班以后,妻子着急忙慌下回到家后,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

丈夫同样下班后,回到家后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这种丧偶式做家务的例子很常见。

《家务,随便做做就行了》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做家务不仅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规划能力,同时还意味着大量无法停歇的维护工作。”

实际上,做家务这件事,既不属于女性,也不属于男性。

另外,还要转变看待家务的心态。

如果把家务从“道德上应尽的义务”变为“功能性的工作”,花很少的力气撬动更大的幸福生活,或许就能更松弛。

倘若有些女性朋友,在婚后发现自己嫁错了人,不妨试试在这篇文章里,寻找生活的出路,找到适合自己的过日子方法。

中年女性不是唠叨

只是受够了“无薪情绪劳动”

何炅何老师在一次访谈节目里说过:

“因为其实事压不垮我们,反而是情绪会压垮我们。”

书中,作者凯瑟琳·戴维斯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即便在拥有大量专业知识和案例的情况下,她还是陷入了焦虑的情绪里。

当还只有大女儿时,她基本上能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本以为如果按照之前的处理方法,或许能应对二胎宝宝的到来。

然而当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出现后,烦躁的感觉让她一度抑郁。

比如家务堆积如山,面对整个家在摇摇欲坠却说不出话;

比如每天都要去努力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可晚上躺在床上还是充满了自我否定和巨大的失败感。

后来,她通过自身的心理咨询经验和专业知识,深刻揭示了家务背后的“无薪情绪劳动”本质。

她觉得,家务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知识、技巧、统筹能力以及大量的情绪投入。

然而,这些付出往往被社会所忽视,不被视为有价值的劳动。

这种“无薪情绪劳动”正是许多中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承受的。

她们不仅要在工作中付出努力,还要在家庭中承担大量的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责任,而这些努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中年女性之所以会显得“唠叨”,往往是因为她们在面对繁重的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责任时,内心积累了大量的压力和不满。

这种“唠叨”实际上是一种情绪释放的方式,是她们在试图表达自己的疲惫和无奈。

然而,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被误解为抱怨或不满,进一步加剧了她们的情绪过载。

作者通过书中的内容,倡导了一种家务观念的转变。

她认为,家务不应成为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也不应成为生活的负担。

相反,它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去面对。

她鼓励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务观念,认识到家务并不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去合理安排。

正如大家所言:

“家庭主妇是一个了不起的工作岗位,比经营一家公司还耗费心思,谁都不能瞧不起!”

亲夫妻,也要明算账

家务从来不是属于某一方

进入婚姻以后,可能财产就会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

然而家务落实到谁手里也是如此。

职业女性虽然已经很普遍了,身为多重社会身份的我们,都会对做家务这件事感到痛苦。

尤其是女性,她们在追求个人事业、人生理想的同时,她们身兼多重社会角色,女儿、母亲、妻子等等。

这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和谐,作者在书中提出“公平分配家务的关键”在于平分休息时间而非量化工作。

作者指出,如果想让休息变得公平,那么需要从相互照顾的角度出发为对方考虑。

好的伴侣他们不会因为薪水高或工作时间长,而认为自己比伴侣更需要休息。

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大家出发点应该是关系彼此,而不是只着眼于一点一点利益。

休息不仅仅只身体和精神上的休息,更是一种责任。

不管是自己,还是队友要在张弛有度的生活里,才能得到更好的体验感。

倘若看不到对方的付出,将家务分给对方,可能彼此便会陷入一种内耗里,甚至可以危及婚姻。

成年人经营好婚姻不难,难的是如何与队友齐心协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那么可能就需要“亲夫妻,明算账。”

“不装了”,累了就要偷懒

小时候“懒”字,经常被父母拿来批判孩子,否定孩子。

长大后,我们努力勤奋,试图拉开和“懒”之间的距离。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疲惫是常态,发现越来越干不动了。

有时候甚至觉得生活好无趣,当生与死都成为一道选择题,那么“勤劳”或许就成了一道附加题。

既然这样,放过自己,一旦懒得心安理得、泰然自若,就会发现活着还是很舒服的。

作者在书中提出“家务外包”的概念,这和放过自己如出一辙。

她说,有时候大家认为只有那些高高在上、装腔作势的人才会雇人做家务。

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不自己处理家务,还另外花钱让别人来做家务,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负担。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当自己的情绪和体力都无法支撑的时候,寻求专业人员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花钱请人帮忙并不丢人,不要将所有的事大包大揽,放在所谓的道德观,才会获得越来越轻松。

毕竟装样遭罪,还是“偷懒”享福。

大家都明白勤快比懒好,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快,就容易让人觉得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

那么不如“懒”点,也不是干脆躺平,也不是不负责任,而是给自己留出一些空间和时光让自己的心歇一歇。

不必把时间都填得特别满,不必在家务上事无巨细,才能享受美妙的人生。

作者戴维斯在书中所言:

“家务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你我自我照护的方式之一。”

我们常常将家务、整洁、秩序与自我价值挂钩,仿佛只有在一个不错的环境中,才配得上享受生活的美好。

然而,这种思维模式往往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批评和焦虑中。

戴维斯的观点提醒我们,真真切切的舒适和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接纳,而不是外界的评判。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无论是家务、工作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这种平衡不仅是对外界的妥协,更是对自我需求的尊重和满足。

亲爱的女孩,如果你发现嫁错了人还生了孩子,想分开又放不下孩子,千万不要内耗自己。

分开不一定是救赎,那就改变思维开启散养模式,能挣钱就尽量让他挣钱,能干活就让他干活。

发布于:天津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