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0年扎根大西北,投入20亿,把这件事做到世界一流!

转自:正和岛

一提起宁夏,大家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而远在西北的宁夏银川,走出了我国铸造行业的一家领军企业——共享集团。

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虽远在内陆,却拥有大量的国际客户,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等……其80%以上的客户是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先者。

共享集团主要业务覆盖能源装备、数控机床、矿山机械、发动机、军工装备、汽车等众多领域,是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拥有19家子公司,其中包括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些年来,共享集团还与时俱进地切入3D打印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2020年至今,由共享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铸造3D打印设备,销量连续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被评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它还是一家“三线建设”时期的机床铸造厂,经过不断改革、转型发展至今。在这背后,其现任董事长彭凡起着关键作用。

40年前,彭凡从车间一名普通的铸造技术员干起,扎根大西北。最近十年,带领公司投入20亿推动产业智能转型和3D打印产业布局,让一家传统铸造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但他却说:“我是个超级努力的人,我一生都是这样,笨鸟先飞,没别人聪明那我就多干”。

最近,我们与共享集团董事长彭凡聊了聊,以下内容根据采访整理而成,包括他的经营哲学、宏观判断等等,全文干货满满,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口 述:彭凡 共享集团董事长

采 访:贺锦格‍‍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岁从四川来到银川,

到的第一天就哭了

1983年,我从重庆大学毕业,刚开始是被分配在四川攀枝花的一个船舶修造厂。

但有个同学家里比较困难,母亲又生着病,于是我就和他换了工作地点,来到了银川这里(共享集团的前身长城机床铸造厂)

在这之前,我没有出过四川(当时重庆为四川省辖市),分配完了以后,就和家里人在地图上找银川在哪里。

那时候别提银川了,我们连宁夏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看地图,去银川要经过黄土高坡和沙漠,在大西北。

我就和妈妈说,“我去了不会说普通话怎么办?”妈妈说她来教我。

不过妈妈是四川人,她教的普通话还是让我很担心。但也没办法,只能收拾收拾就出发。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眼眶里还是会有眼泪。

当时我才20岁,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向北。到了天水一带,当火车停下来的时候,站台上的老百姓在拿着壶卖水,还有人蹲在那里拿着大饼就西瓜吃。再抬头一看,黄土高坡上什么植物都没有,“一毛不拔”,但家乡却是山清水秀。

过了两天,我拎着帆布包、背着一床军用被到了工厂门口,门卫师傅告诉我今天休息,得到对面家属区找组织科的科长。

到了家属区,需要有人通报,这会我就蹲在那个墙根儿,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下来了。

20岁的小屁孩,一个人跑到这个地方,谁都不认识,又没有亲戚朋友。环境还这么荒凉,路是石子路,房都是平房。

原长城铸造厂厂区

后来到了组织科科长的家里,进门第一眼看见的是做西红柿酱。当时银川冬天没有新鲜蔬菜,要把大白菜、土豆、萝卜等买来存放起来,有的要做酸菜,还有的把西红柿切块装在玻璃瓶里并蒸熟做成西红柿酱。

我那是第一次见,根本没法理解,在四川我们都是天天吃新鲜蔬菜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放着大铝盆做西红柿酱的场景。

就这样,我在这个工厂一干就是40多年,也经历了银川这座城市的变迁和企业的发展变化,现在和当时完完全全是两个世界了。

刚进厂那时候和工人一起干活,每天早出晚归。早上出门就在路上买个饼子或者油条,边走边吃。冬天穿个厚棉袄就去上班了,每天在车间干活一干就到半夜,回去以后还时常没有饭吃。

80年代的长城铸造厂‍‍

有时只好烧煤油炉煮方便面,或者买两个糖饼子回去吃。每天在工厂里干活,脸糊得黑黑的,连肚脐眼儿都是黑的。有时候太晚了甚至来不及洗澡就睡觉了。

“干到今天,我没有恨过一个人”

过了一年多,我开始在现场当工程师,后来又管生产,再后来又到了实验室、设计部门,就这样一步步走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关键的有五点。

第一点我相信努力,所以做什么事首先要先过自己这一关,只有自己做好了之后才会再去交给别人,凡是我要做的事都会刻苦努力地把它做好。

我总结自己是个“超级努力”的人,我这一生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可能是多数同龄人的两到三倍。

超级努力已经变成了我的工作习惯,天天早出晚归,直到现在退休了也如此。我一生都是这样,笨鸟先飞,没别人聪明那我就多干。

彭凡工作旧照

第二点就是从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想的更多地是员工、企业和合作方的利益,所以跟我打交道的人知道这个人可靠,值得信赖,在为别人着想,这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心态。

我回顾这一辈子,所有人都说我凶得很,有员工到我办公室敲个门估计他腿都哆嗦。我是严厉,但干到今天我没有恨过一个人。当然别人恨不恨我,我不知道。

我也处理过很多事,有很多人被开除、免职等,但在我一生中找不出一个我恨的人。我想,这是因为我有利他和行善的初心,也是我从小受教育形成的一种品格。

第三点就是做事情总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总是站在国家、行业、企业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用一种立体化视野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和所做的事情。

人活在这个世上,为社会做贡献是很重要的,哪怕我们是为人类贡献一点点力量,这种奋斗者精神也会成为你修行路上一个很重要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要先有自己的贡献,先有利他的价值,然后自然就会得到物质回报和精神快乐。

共享集团这个名字也有这层含义——与员工、股东、社会一起共同努力,共谋发展,共享美好。

第四,我对技术创新很着迷,如果能再重选一次,我更愿意搞创新、做技术。

第五,我这个人很诚信和自律,不管是和谁打交道,都是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靠信任、诚实和做事的规矩来建立一种长久的关系。尽管有时候苦一点累一点,但每天晚上睡得踏实,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40年与时俱进的秘诀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发展到今天,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国际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包括科技进步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博弈、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地缘冲突等等。

整个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企业还以为没什么变化,没有去适应这些变化,或者说思想观念和行动速度跟不上这些变化。

其次,中国自身也发生了两点变化。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以后,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过去那么多年,我们都是增量发展,但从2010年开始,GDP的增速已经从两位数降到现在的5%左右,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发展的时代。

世界变了、中国变了、产业变了、行业变了、客户变了,企业的思想和行动如果跟不上时代,那肯定会落后,最终要被淘汰。而变化之中蕴含着机遇,所以我们要积极适应和拥抱变化,要看准方向抢占先机,企业才能够突围。

共享集团旗下拥有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经营者要看大势、看发展、看环境,那么企业自身又该如何适应变化来发展呢?那就是要在变化中不断克服熵增,不断提质、降本、增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就算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太大改变,企业也应该这样去做,这是一种常态。更何况我们还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就更应该改变自己,克服熵增,寻求突破和发展。

世界上的事物永远都是在往熵增的道路上走,企业的发展也如此。克服熵增,首先就是要开放、交流,要在系统中引入外来力量,让人才、信息等充分流动,以及不断和外界的交流学习。

其次需要通过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给这个系统一个外力,乱了就要去收拾清扫,用制度的力量来规范它、管理它、推动它,让它有条不紊。

第三便是创新,要有创新的思维,并持续不断地创新,最终建立一套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系统方法。不是说今天创新了就完事,就可以歇个10天,不能有一天没一天的创新。要把创新变成一套思想文化和制度体系,让这个发动机一直运转。

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说法,企业家的特质就是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就是要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和外部的变化。

有的企业刚开始做得很好,但走着走着就走不下去了,正是因为没把创新融入自己的血液,没把创新、企业家这两个词变成一体。

创新要成为日常工作中一个持续的过程,往往有的企业因为惰性没把创新落实,又或者自我感觉良好就不再持续创新,这些都是熵增的表现。当然创新也要看到结果,让企业每一天都有变化和进步,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共享创新中心

每个企业可能有自己具体的做法,共享集团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驱动,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创新。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公司在从国有到民营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步骤——走出宁夏、走向全国、再迈向世界,逐渐形成欧洲、美洲、亚洲和中国这样“三洲一国”的国际化市场布局。

通过走向国际化市场,打交道的客户大多是世界500强或者行业领先者,和强者携手必须要有自身的能力和实力,这样就会反向推动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与国际接轨你还得做好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还需要贯彻好标准,以此不断适应国际化的发展。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在从国有企业到合资,再到公司制的改制以及民营化的改造过程中,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技术创新。比如通过长达十几年的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又开辟了第二曲线和新的产业板块(3D打印、智能制造服务),并配合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来推动产业和业务变革。

我们就是这样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通过这些维度的创新来适应变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身边没有坏人”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对立统一中,有善就有恶,有好就有坏,有正能量就有负能量,关键在于大家怎么看待它们。

大家要客观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任何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单纯说它好,也不能说坏,你站的角度和位置不同,看法就会不同,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矛盾的双方,不要偏激。

就拿正能量和负能量的问题来说,每个人都有负能量,我们的人生就是要让正能量占上风,鼓舞我们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要是负能量冒头了怎么办?就好比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你这个时候就要赶快把它按下去,正能量才是满满的。

如果人生没有正能量,那人的一生都会很糟糕。比如一个人回到家里,家长每天都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遇到一点事情就哭哭啼啼,那小孩子在这个家里感觉天都是阴的,没有幸福感。

要是反过来呢?一回到家里看到父母阳光灿烂的,遇到事情会和孩子说“不怕有我呢、有我顶着呢”,家长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这种环境下孩子肯定更幸福。

在公司也一样,如果领导天天唉声叹气,遇到点困难就掉头,那这个单位的组织工作能干好吗?我们还是要用正能量战胜负能量(共享集团的价值观中包含“一身正气,心里阳光”)

彭凡工作照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没有负能量,只是在于我们怎么对待它。大家都说我天天朝气蓬勃的,走路飞快,没见我什么时候蔫过,好像什么时候都没有困难能战胜我、吓倒我。

我自己也开玩笑说,恶狗见了我都要躲三分。我就不怕它,我就迎上去。但这不代表我没有负能量,只是我把负能量按在魔盒里关住了,它只是偶尔能出来闹一闹。一闹我就又赶快关住,这样我就有了更多的阳光,更好地照亮自己,也更好地照亮别人。

再拿对人的认识和看法来说,你能说哪个人好、哪个人坏吗?这个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身边没有坏人。

你不能老看见谁不对,就说谁坏,而是要把这当做正常的事情。人和人就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不好的一面,但我们不能总是把不好的放大,而是要更多地看到他的长处。

不管是对人的看法、还是对事物的看法,我们都要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特别是当公司领导的,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要慢慢学会这种辨证思维。

也是因为这种思维,我对于企业的发展很有信心。过去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疫情等各种动荡和考验,但我们的企业持续保持增长,说明它具备面向全球竞争的能力,此外经过这些年的转型升级,我们又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基于这些我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一直跟随时代的脚步,我觉得人的一生中有很重要的三个东西: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

深度学习包括书本的学习和行万里路的学习,而且要不断学习,要用心用脑进行深度学习,并且要学以致用,不是说看几本书就完事了。

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世界的变化,感受到世界的脉络,既能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理解当下事物背后的原理和道理。

深度思考就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了,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有些人你和他打交道,初看觉得他表面上很聪明,能说会道,但要是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并不用心,他可以去随机应变,但没有自己的思想,其实这个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要去深度思考,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思想、有主意、有观点、有办法的人,但这个很难,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修炼来达到。

当然还要深度工作,你的投入和付出要不亚于常人,甚至要超级努力。只有当做梦都梦着了,你才能找到那个感觉。没有超级努力,是不可能做梦梦着的。

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越幸福。只有努力了,结果是必然的,不努力那必然没有好结果。这是我们应对变化可以做的三件事。

对于做企业,还很重要的是要成为三个家:企业家、科学家、哲学家。

做经营管理我们叫企业家,你要有相关的思想和理论知识;做制造业这行你要懂工程技术,我们叫科学家;最好还要成为一个哲学家,这样才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运筹帷幄。

做企业不是求走得快,更重要的是走得久、走得远,那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基于哲学的东西。我认为做企业这三“家”中至少要具备两个“家”。

经营人才,利益分配很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才呢?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要有品德,也要有能力,身体素质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一个基本条件。

这三者必须同时具备。如果说一个人有能力但品德很差,那他顶多算一块可以用的“料”,还算不上人才。所以我认为人的能力很重要,但长期来说品德更重要,这个次序不能颠倒。

人才也需要划分,我们企业现在有几类人才,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一类是工程技术人才,一类是掌握操作的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

对于这几种人才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技术人才更多地是用他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尽量用其长处,不能说非得要求每个技术人才都有经营管理的能力。

但不管长处如何,都需要具备基本的品德,自私自利甚至是损害公司的人肯定不行。这种人能力越强,对公司的损害越大。

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是最高的,这个人是带领团队打仗的,是“明星”和模范,需要有综合能力,包括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等等。

针对不同人才的分类,整个公司的用人体系、制度建设、工资体系、评价体系、考核机制也不一样,比如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标准是诚实守信、顶天立地、燃烧自己、学习创新、组织管理、业务能手、能打胜仗等等。

但对于技术工人来说,更多地还是干好活,干出好产品,干出工作量,对他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对不同种类的人才要分类对待,用人所长。

最核心的一点是分工负责和合理分配。改革开放40多年,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日子一下就变好了?大家的生活富裕起来了?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了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的问题。

企业管人,首先就要解决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就像开小卖部一样,你卖多少,就挣多少,就这么简单。

企业也一样,你设定一个目标,大家干好了就多拿钱,引导员工完成的指标目标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相一致,和企业的人才导向相一致,慢慢地就能把大家引导到这条路上来,这就是利益分配和人才激励导向。

最后还要修一条人才的高速公路。人才是怎么出来的?其实经营人才就像经营商品一样。

把材料买进来,按照流程制度和控制标准,通过不断锻造变成高质量产品,最后卖给客户。

企业需要建立一条“人才高速公路”,你得告诉大家路往哪里走,目标是什么。然后就要建立一套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等,好比交通规则、收费标准,还要有休息站、维修点。我们企业把人招进来,只要走上这条路,人才自然会培养出来。

这条人才高速公路我们给修好了,你把车开到这里然后加油门就行,遵守这条路上的规则、指标,自然就开到目的地了。

我们还是要给企业树立一个梦想和目标,这也是作为一个人整个人生的推动力,其实就两个点:一个叫事业共同体,一个叫利益共同体,说白了就是梦加钱,我们来靠这两样东西推动企业和人的整体发展。

共享集团的愿景是“引领行业发展、共创更好未来”,这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理想和想象。

未来10年,会出现哪些趋势和变化?

我们要理解一点,未来的10年甚至是30年,这个世界的变化会比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还要大。

换句话说,过去几十年我们觉得看着城市建设在变,交通运输在变,看着市场在变,能看见很多新事物像雨后春笋一样长出来。

但是从现在开始到未来30年,世界的变化要更快。这一点是需要我们企业和企业家深刻认识的。面对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未来会往哪里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是智能化,现在我们能看到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可能还会有无人飞机、无人列车等等,以及智能化时代的人形机器人,这个趋势给我们的工作生活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以后我养老可能就是买个人形机器人了,不可能让子女天天守着我,未来养老将会是人形机器人+医疗的方式。

第二点便是绿色低碳化,特别是能源结构变化对整个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风能、太阳能以及各种储能技术的发展,会带来各个领域的能源绿色化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用量比例会下降,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用量会增加。能源结构的变化会带来产业结构的改变,也会带来能源消费方式、工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

此外还有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会是未来产业的一个趋势和方向,对于人类的健康、养老、饮食方式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变革。

还有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涌现,可能今年一看是这样,明年就又变了。

这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智能化和低碳化等趋势,会对人类社会、市场和技术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看到未来这个世界的快速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光认识到还不行,还需要行动。

共享集团零距离服务区域布局

对于制造业来说,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第一位,而且是包括思想观念、产品、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具体有几个方向。

第一点,以轻量化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当前不管是飞机还是汽车等机械制造,各种产品都追求轻量化,所以材料、设计结构也要往轻量化方向走。

第二点,高端化,要做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服务高端客户,打造高端品牌,这样中国才能成为制造强国。现在很多行业和企业都从原来的跟跑、并跑成为了领跑,那就必须要追求高端化,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品牌。

第三点,智能化,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四点,绿色化,企业要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绿色化发展是未来趋势。

第五点,国际化,中国企业当前正面临新一轮的国际化,在这一轮国际化中,我们要带着技术、带着人才甚至是带着设备走向国际。

第六点,融合化,现在的社会是多元融合的,新能源汽车都是被后来者颠覆的。之前汽车相当于设备,现在与3C、信息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变成了汽车行业与信息通讯行业的融合产品。

小米为什么要造车?因为它看到了汽车不再是以前的汽车,而是智能化的融合产品,和手机没什么两样。

大家讲得较多的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此外还有新技术和现有技术的融合,还有产教融合等,我们进入了一个融合化发展的时代。

结语

一个超级努力的人,一个“笨鸟先飞”的人;

一个利他行善的人,一个从未恨过别人的人,一个晚上睡得着觉的人;

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一个“恶狗见了都要怕三分”的人,一个向阳而生的人;

一个充满哲学思维的人,一个有着企业家精神的人……

时代把彭凡送到了大西北,他就默默地埋头苦干了40年,把曾经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如今新产业的高地,这一路不抱怨、不消极。

你可以把这看做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在彭凡看来,奉献自己,建设祖国,就是人生的意义。

要实现人生的意义也没有什么捷径,千难万阻,坚持才是唯一的路径。

    (转自:正和岛)

    上一篇:OPPO Find X8系列首次搭载冰川电池:5910mAh
    下一篇:霸王茶姬张俊杰的出海风云路|出海专题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