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视化工具动态示踪细菌微结构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贺晓鹏,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员奕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乔纳森·塞斯乐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糖靶向的超高分辨可视化工具,实现了对细菌微结构、抗生素处理后结构形变的动态原位超高分辨示踪,为抗生素抗菌机制的原位可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化学工具。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人类与超级细菌的博弈,往往受制于新抗生素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对其作用机理的深入解析。而多重细菌耐药更是一项尚未攻克的临床难题。发展新型可视化工具,原位观测细菌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望为探索新发现的抗菌药物机制提供依据。

为此,研究人员针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一种外膜凝集素Lec A,构建了带有标签修饰的半乳糖双亲分子,并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内腔,以携载不同结构抗生素的多价糖基胶束。他们利用糖基胶束与Lec A的高亲合力多价相互作用,将其黏附于细菌外膜。

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波长光源的交替辐射下,糖基胶束不但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控制释放抗生素,还可原位产生“荧光闪烁”信号。研究人员进一步用两种临床一线抗生素——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对细菌进行处理,发现结合STORM超高分辨显微技术,上述新型可视化工具能够动态示踪细菌微结构及与抗生素互作后的差异化结构形变过程。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8716121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